广西基层综合医改:让百姓得实惠 医务人员受鼓舞
广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第三批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暨综合改革试点于4月25日启动,广西实现了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改革基层全覆盖。基层医改的快速推进,实行情况如何呢?老百姓又是否真正得到实惠?5月18日—20日,在国务院医改办的组织下,记者与其它中央媒体对广西医改的实施情况进行了采访。
老百姓:药价降了,服务增多了
在柳州市鱼峰区荣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旁,树着药品“零差价”销售后药价前后对比的牌子。比如小儿快克,购入价是9.2元,原售12元,现售9.2元;云南白药酊,购入价是17.5元,原售21元,现售17.5元……服务中心内,患者真不少,绝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老人们打着点滴,看着电视,相互地聊着天,输液室里热闹非凡。正在打点滴的83岁老人崔斌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和心肌坏死,记者看了他手上的药单,137元的药费和治疗费中,他个人仅用付28元。他说荣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离家近,看病方便,费用也便宜,尤其是最近实行药品零差率之后,很多药都比以前更便宜了。医生护士也认真、负责,“我非常感谢这里的医务人员。”
在中医针灸推拿区,竟出现了排队的现象。等候在帘子外的梁阿姨跟记者说,这里几乎每天早上都这样。无论针灸、推拿、泡脚,一次二、三十元,针灸等多个项目医保还能报销,自己只付一小部分钱,灸完病情缓解,还很舒服,所以这些中医项目很受欢迎。
据该中心陈振涛主任介绍,该中心服务的固定人口3万多人,综合改革后,目前核定编制46人。实行零差率销售后,药价的下降老百姓普遍感受得到。2010年,该中心门诊病人药品费用37.01元,比试点前下降6.54元,下降17.68%;门诊人均医药费为64.57元,比试点前下降39.43元,平均下降37.9%。但是门诊人次同比增长21.54%,达到5.6万人次。医改的各项措施在这里也得全面落实,全年中心免费建立健康档案19056份,建档率64.8%,超过国家要求的40%的目标;35岁以上高血压、糖尿病病人登记管理率100%,也超过国家规定的60%的目标。每天下午病人相对少的时候,医务人员就会入户建档、慢病回访、健康宣教等方式,让居民就近享受到方便、快捷、质优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010年,中心共实现双向转诊98人次,其中转出56人次,转入42人次,这些医改的措施都得到辖区居民的普遍欢迎和认可。
荣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在预防方面,用中医偏方预防传染病,在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病例中运用了中医药干预措施;在保健方面,制定了适合社区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及亚健康人群的中医保健方案,开设了具有中医特色的养生保健、针炙减肥等工作;在康复方面,将中西医结合康复内容纳入社区康复体系,运用中医疗法开展了肢残康复、脑中风后遗症等社区康复服务;注重中医药知识教育宣传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宣传,而这块内容也是居民最喜欢听的内容之一。全年中医诊疗人次2.85万人次,占门诊总人次的50.89%,充分发挥了中医药“简、便、廉、验”的特点。
城市如此,那么农村又如何呢?广西医改办、发改委副主任韩庆东介绍说,根据2010年对15个县试点县抽样数据显示,15个县门诊次均费用和住院日均费用比2009年下降13.9%、10.3%,门诊量却同比增长17.23%。农民群众得到了实惠。
医务人员:从“编外”到“编内”,从“铁饭碗”到“泥饭碗”
“我终于成为一名真正的白衣天使了!”桂林市兴安县湘漓镇卫生院一位护士小何激动地道出了她心中的喜悦。她做了近10年编外护士,长久以来,做着与编内的“正式工”一样的工作,拿的却是1/2不到工资,要不是已在这里成家,她早就去广东打工去了。幸运的是,她在去年通过了考试,并在竞聘演讲台上以优异表现成功竞聘了护士岗位。从此,她成为了“编内人”,终于成为了“正式工”。在2010年7月的综合改革中,湘漓镇卫生院的编制从26个增加到了42个。
广西卫生厅农卫生处谢平介绍说,广西乡镇卫生院目前按服务人口1.2‰的比例配备,比改革前增加了2.6万名编制。且对试点地区乡镇卫生院人员基本工资进行财政保障,自治区财政直管县年人均补助6000元,非直管县年人均补助5000元。同时,建立了财政专项资金、城镇医保基金、新农合基金“三位一体”的国家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补偿机制。
有了编制,有了财政保障,会不会“饭碗牢了”而影响了服务质量呢?谢平表示,广西实行“托低不限高”绩效工资的激励制度,由政府保证最低水平。这样既稳定了基层人才的不流失,“不限高”的政策也能产生激励效应。
小何护士也跟记者说,目前她拿到的工资是2000出头,等绩效工资落实之后她能拿到3000左右,这在当地,已经算是不错的收入了。“但如果不好好做,下一回可能就下来了,竞不上了,所以大家都挺努力的。只要努力去做,群众肯定看的见,竞岗都是测评来的”。与小何的高兴不同,湘漓镇卫生院的三位门诊医生、护士对此却感觉到了危机感。她们原本都是拿着铁饭碗的编内人,但改制后,编内编外都一样,抱着的不再是铁饭碗,如果做得不好,都得下岗。
按照“定编定岗不定人”的原则,广西实行岗位管理,什么样的岗位要有什么样的执业资格,以进一步调整人才结构。同时初步建立起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以前那种“可干可不干、干好干差一个样”的心态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提供更努力的工作和提供贴心的服务。
随行的华中医科大学同济医学院教授姚岚对此举表示了肯定。她说广西提出不定人,干的好,完成应该完成的任务,国家对你的待遇有所保障,这个职位属于你。干的不好,就不能继续呆在这个岗位上,这是保持效率的一种手段。
基层医疗机构:政府扶持力度加大了收入增加了
药品实行“零差价”最终受益的是老百姓,但“零差价”必定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收入产生影响。对此柳州市鱼峰区荣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陈主任给记者算了一笔帐:基本医疗服务创收占该中心30%—40%左右,15%加成又由政府补助,而且,药价降了,病人也多了,收益自然多,此外综合改革之后,核定了46个编制,政府给予这46人工资的财政拨款;还有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政府给予的补贴等。最后他笑着说:“实行‘零差价’,我们中心的收入不会少!”
对此自治区卫生厅尤剑鹏副厅长说,2010年,试点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收入增长25.53%。医务人员也有了积极性。新医改实施后,自治区重心下移,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同时完善服务网络,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硬件建设。2009-2010年,完善了全区89个县医院、226个乡镇卫生院、69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356个村卫生室的基本建设。同时,财政还为1126个乡镇卫生院、311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14372个村卫生室配备专业诊疗设备,提高基层医疗诊疗手段。2010年自治区政府卫生投入增幅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持续提高,两年来增长率均为41%。财政补助收入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收入的比例上升至36.82%,医保收入、药品收入占下降至19.77%和29.28%
医改还在进行,相信人们的笑容也会因医改的不断完善而更加灿烂。
(莫 雪)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