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革命老区的疾控事业办好
——河池市CDC近年来工作回顾与今后展望
◆ 韦克波 潘少波
河池市地处广西西北边陲、云贵高原南麓,是大西南通向沿海港口的重要通道,东连柳州,南界南宁,西接百色市,北邻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全市土地面积3.35万平方公里,属举世闻名的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之一,占全市总面积的66%。河池市总人口为409万人,境内有壮、汉、瑶、仫佬、毛南、苗、侗、水8个世居民族,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地区之一。河池市现辖金城江区、宜州市和罗城、环江、南丹、天峨、东兰、巴马、凤山、都安、大化9县,其中民族自治县5个。
河池是右江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邓小平、张云逸、李明瑞、韦拔群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过的地方,是壮族人民的优秀儿子、广西农民运动领袖韦拔群的故乡,各族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的牺牲和贡献。全市有9个县市108个乡镇属革命老区。
2002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河池市设立地级河池市。
河池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有职工94人,其中,职称:副主
河池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正式成立以来,取得计量认证合格证书,取得国家乙级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机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放射卫生防护检测与评价;建设项目业病危害评价(职业卫生乙级);建设项目业病危害评价(放射防护乙级))、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室内环境质量检测、艾滋病确认实验室、职业病诊断机构、国家流感监测实验室等资质。2003年获“河池市卫生系统档案管理先进集体”、“河池市非典防治工作先进集体”和“自治区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先进集体”;2004年4月日获河池市2001-2003年度卫生工作先进单位;2004年4月荣获广西五一劳动奖状等称号;荣获河池市2005年度卫生工作先进集体等等荣誉和称号。2008年被全国、自治区总工会授予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中国CDC授予“全国地方病重点监测先进集体”,自治区卫生厅授予“全区卫生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全市抗雨雪冰冻灾害先进集体,全市抗洪救灾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河池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团结全体员工,精心谋划,艰苦奋斗,努力拼搏,在能力建设、突发公共事件调查处理、重大传染病防控等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河池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整体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并得到了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并多次荣获政府嘉奖。
一、加强政治思想学习,不断提高队伍素质。
1、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结合单位的实际,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用新理论、新观念武装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头脑,提高党员干部职工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不断学习和教育,职工的政治觉悟也有很大提高,这几年共发展了5名新党员。
2、追踪掌握新发传染病防治知识、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与防控技术是疾控人的基本要求。这几年来,本中心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将所掌握的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本领,运用于实际工作,使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疾病防控水平得突飞猛进。
3、加强专业技术学术氛围,为了提高我单位的整体水平,出台了鼓励参加继续教育和发表学术论文的奖励方法,近年来每年都有五篇以上专业论文在国家级期刊上发表。经过这几年的不断学习和培养,整个单位原来是中专学历的职工已有98%的人取得大专文凭,1人取得硕士学位,3人晋升副主任医师。
二、科学谋划,积极推进,全面提高河池疾控事业发展。
2003年以来在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成功解决了单位整体从宜州搬迁问题;战胜了“非典”疫情;制止了全市免疫规划工作继续滑坡;妥善处理好城区卫生管理事权划分等问题。2006年以来,又及时解决出现的新一系列问题:资金短缺基建被迫停工、疾控与监督分家至使疾控人才流失、国家免疫规划扩大和防艾工作坚巨加重人才短缺压力等。我们不畏困难,积极应对,迎难而上,解决面临的一个个难题。
1、经多方筹资,停工近一年的基建工程于2007年初复工。2009年8月我中心被确定为国家流感网络监测实验室,为赶在流感实验设备到来之前完成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再次多方筹集资金200多万元用于检验大楼装修,确保了在流感实验设备到位时完成装修工作并立即投入使用,为河池市甲型H1N1流感防控打下坚实基础。2009年底中心实验室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为更好地防控疾病提供科学保障。办公综合楼也进入了最后装修阶段,争取2011年下半年整个单位搬到新办公楼上班。
2、组建单独的免疫规划科,充实专业人员,应对国家免疫规划从5苗扩大到14苗的巨大工作量需要。并定期举行交叉检查,引起各县市区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重新把计免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通过交叉检查,使各县市区真正发现自己的不足、自己的差距、找到了自己的努力方向;通过交叉检查,增进了各县市区的友谊,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同时每个季度都安排专业人员下到各县市区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指导和督促检查,为2006年以后计免工作打翻身仗,开创河池计免新局面奠定基础。通过多方努力,促成市人民政府下发《河池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的意见》,成为广西首个市级政府专门下文落实免疫规划工作的规范性文件,为建立河池市儿童免疫规划工作长效管理机机制打下良好基础。此文也得到自治区卫生厅、区CDC领导的认可,于2008年9月组织全区市级CDC主任到河池现场研讨河池免疫规划工作长效管理机机制。
4、组建单独的艾滋病防治科,充实专业技术人员,科学开展艾滋病防控工作。为了做好政府参谋,在全市全面推进防治艾滋病攻坚工程,疾控中心积极谋划,促成一系列防艾工作新举措:2009年2月,中心艾滋病确证实验室通过自治区评审验收,进一步提升了我市艾防服务能力和水平。从
5、河池市疾控中心与河池市卫生监督所于2008年底彻底分家,大批技术人员分到了监督所,疾控中心人才紧缺,严重影响工作。为解决改革后人员减少的问题,我们从2003年以来共引进大学毕业生39人,调入专业人员4人,不断充实疾控队伍,为更好完成日益增加的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打好坚实基础。
由于有了科学谋划,积极推进各项管理措施,使得公共卫生工作形成了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成效良好。计免工作一度成为广西的榜样;创出了东兰县结核病的管理模式在全区推广;宜州血吸虫病的防治得到自治区卫生厅高度认可等。自治区卫生厅先后在河池市、东兰县、宜州市召开全区计免黄牌摘帽、结核病管理模式、血吸虫病的防治现场会在全区进行推广,河池市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走向全区先进行列。
三、加强能力建设 ,夯实疾控基础,更好地为河池人民服务
1、多方筹资,加快步伐,积极推进疾控中心基础设施建设。2004年以来在市人民政府的关心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我们采取超常规的办法,克服了土地变更、设计3次变更等种种困难,于
2、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和繁重的疾病防控任务,在政府投入不到位的情况下,我们不等不靠,多方筹集发展资金,积极引进急需的人才继续加大招聘大中专毕业生和中高级技术人员力度,2006年以来共招聘21人,大大提高了我中心的技术服务能力,为河池人民提供更好的公共卫生服务。
3、在加大人才引进和鼓励职工参加继续教育的同时,注重实验室能力的建设,在资金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每年都挤出相当一部分资金用于实验室建设和购买实验室检验检测仪器设备等,2006年以来共投入资金400多万元,大大提高了中心的检验检测能力。 2006年1月获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室内环境质量检测资质,2009年2月获卫生厅认定HIV抗体确证实验室资格,2009年3月通过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和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续展审核,9月被国家卫生部认定为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2010年2月获得职业病诊断机构资质。
四、精心组织,积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为了切实做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制定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队伍和筹集资金购置必备物资及防护用品,加大人员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2、常抓不懈,常年维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高度警戒状态。疫情信息网络直报系统24小时不间断值班,领导及实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员24小时保证通讯畅通,交通车辆保持良好状态,做到一旦发生实发公共卫生事件,立即拉出队伍奔赴现场开展调查处理,尽快查明原因、控制事态进一步恶化,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起的损失降到最低。2009年5月,在全市甲型H1N1流感疫情应急处理能力“大比武”中,中心荣获全市疾控系统第一名,为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培养了一批特别能战斗的卫生队伍。
由于采取了这些措施,使2006年以来每年在河池市境内发生的实发公共卫生事件都能得到及时有效处理,最大程度地保护了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应有贡献。2006年在大化县出现VDPV事件后,中心立即组织人员对各县开展强化免疫工作,成功控制事态不向外周漫延。2007年及时扑灭都安县板岭中学诺如病毒引起的群体性腹泻事件和都安县隆福乡的麻疹暴发疫情。2008年及时处理了金城江区东江镇加辽社区“10.3”砷中毒事件,为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维护河池社会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根据卫生部和自治区卫生厅的指示,韦东禄主任率领12 人组成的河池救灾防病工作队于5月21日奔赴四川灾区。经过21天的艰苦奋战,完成了四川省江油市二郎庙镇和云集乡的32个行政村(社区)、208个自然屯、13811户的消杀和疫情监测任务,实现大疫之后无大灾的目标;抗震救灾从四川回到河池后,还没有来得及休息,又及时投入河池市50年来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确保大疫之后无大灾的防病目标。2009年调查处理了金城江区麻风洞砷中毒事件;参加卡马水库抢险救灾,为避险群众防病治病;处理宜州、都安等市县的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等。2010年处理宜州市等手足口病疫情,巴马县凤凰乡和东山乡甲肝疫情,都安二中的甲肝暴发疫情,都安瑶中的结核疫情,罗城县县城三所学校的副伤寒疫情等;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及市卫生局的高度评价。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