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期刊资料>内容>

读《苦难辉煌》有感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10日 来源:广西疾控信息 阅读次数:

古人常用“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来勉励世人好好读书,考取功名利禄;对此,我一直没有好好去把握里面的内涵,也不喜欢以书为伴、不懂以书为乐。我总觉得现在的小说也好,名著也罢,大多带主观色彩,片面追求利益,追求知名度,而不计较其内容、用词的好坏,或如情感单一、不符历史,或如照搬照抄、言而无味。直至在网上看到《苦难辉煌》一书广受好评,点击率居高不下,便抱着“三日不读书,便语言无味,面目可憎”的从善态度,我到书店购买了一本。

红色的封面映红了红白相间疲惫的脸,所谓的红色政权也开始一点一滴融入我澎湃的心脏。随心所欲地翻开,漫不经心地读之,不曾想,竟像电视连续剧般一发不可收拾。愈看欲思,悬空倒影,致使从头品味。读之如饮甘泉、抱之如兴奋剂,爱不释手、受益匪浅。

之所以如此喜欢此书,并不因其字数多,出自名家之作;也不因其赞扬人民军队的前辈如何拯救国家、如何创造辉煌,而是其从一个客观、公正的角度,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真相,极其富有历史的纵深感和视野的广度。读完此书,让我一摒先前看过的历史书籍和影视作品,也让我对以前悬挂的心中的重大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有了比较深刻、全面的了解,我深深体会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战争的正义、艰辛和伟大。

该书洋洋洒洒50余万字,每一句话都把各个战略思维、战略意识点评得恰当好处;每一故事都把想知道的名言真理详细罗列,比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发现真理,需要智慧;跟随真理,则需要勇气”等等。如果说《字典》是查找汉字的工具,我则相信《苦难辉煌》是发掘真理的摇篮:“物质不灭,宇宙不灭,唯一能与苍穹比阔的是精神”,“ 对丧魂落魄者来说,这是一支残兵。对前仆后继者来说,这是一堆火种”,“ 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与非凡,毛泽东作为这个党的领袖的伟大与非凡,并不在于那种充满佛光神意的被神化的计划或者预言,而在于它的实践。不屈不挠的、百折不回的实践”……对于我们这些仅仅会唱《大刀进行曲》的人来说,其实根本无法明白那段历史。然“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即使时光再流逝,我们也必须记住那些往往令我们不愿记忆的事情,为的只是不断反思自己,反思社会,踏前辈之肩,兴中华之邦。

共产党也有叛徒,国民党也有忠贞良将,日本也有不惧死的武士精神,然为何贫民出身的共产党红色政权能吹遍神州大地?这与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艰苦奋斗的革命作风和一心一意为人民群众谋福祉的宗旨有关。为了这个目标,多少共产党人不怕苦,不怕死,不为钱、不为权,刚正不阿,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感天地、泣鬼神的神话,这神话不是天赐的,而是来自千千万万的人的英勇献身。

思绪罢,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再看看如今,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增长速度年年世界第一,人们生活水平幸福指数不断提高。然而我们的社会尚还存在“国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却贫富分化;有钱了,却只念物质无信仰”。开放的中国带来开放的观念,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化冲击这每一个欲望的头脑。大量所谓的企业家用压榨中国工人农民的钱到国外献爱心,或为了名和利抛弃良心,越来越多的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断损害国家和广大人民的利益……经济发达的今天,物欲横飞的社会,能让我们感动的其实已不多!

书籍,丢弃已久,取而代之的是虚拟的网络;信仰,陌生已空,脑海中皆是权利人民币。“没钱谈什么自尊”俨然已成了现实。念过思之,我们离共产党前辈开拓的道路越来越远也。如此下去,共产主义还没实现,社会主义已演变为资本主义。

好在我们的党是一支英明、纵观全局、不断反省的政党,深知面临的机遇也是挑战,也深知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糖衣炮弹的社会中,要坚守我们坚定的信念、完成我们神圣的历史使命和责任,需要汲取多方面的营养。而好的书籍,就是好的营养;好的修养,就是好的动力。只有探寻真实历史,才能让我们真正聆听生命的真谛,汲取前进的动力。《苦难辉煌》让我深刻体会到革命胜利与成功来之十分不易。古训:“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昔日的战场已硝烟散尽,苦难已成为历史,但我们尚需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忧患意识。“十一五”时期我们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 “十二五”我们面临的将是一个更加充满挑战的环境:金融风险增加,就业和通货压力增大,社会矛盾激化……但前进的道路总是曲折的。新一代的我们,在这个看似和平的年代,更需理智反思,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因为我们身上依旧流淌着老一辈共产党人的血液。

书闭,掩卷沉思,五腑沸腾。历史虽已去,踏在前人肩上安享幸福生活的我们,更应该发扬共产党人不怕苦累、坚忍不拔、奋发向前的精神,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如此中国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方能实现!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手机版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