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疾控十年辉煌路谋划“十二五”开门红
疾控十年风雨路,我们用青春和热血来铺筑,谱写卫生防疫春天的故事,奏响疾控辉煌的音符。
〈一〉
沐浴着阳光和雨露,广西CDC走过了辉煌的十年。十年来,广西CDC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关怀下,在国家卫生部、广西卫生厅的正确领导下,积极推进卫生改革,致力于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带领全体疾控人认真落实疾病预防与控制的各项任务,在业务工作和学术水平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引领广西疾病预防控制事业迈上新台阶,有效保障了广西人民的身体健康,促进广西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铺筑了疾控事业十年辉煌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和标准,负责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监测与调查;负责和承担重大疫情、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的调查和应急处理;负责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信息的收集、统计分析、综合评价,开展重点疾病的预测、预报与分析工作;组织实施开展与人群生命质量有关的食品、环境、放射、学校等健康相关因素监测和干预工作;承担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机构监督监测和社会委托检验工作;指导各市、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业务水平。
在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方面,我区甲乙类传染病总发病率大幅度下降,从建国初期2459/10万下降到2007年的333.36/10万,下降了86.44%,死亡率上13.45/10万,降低到2.65/10万,下降了80.30%。近5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现已消灭了天花;基本消灭麻风病。法定传染病疫情平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及时有效。
艾滋病防控:通过落实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完善艾滋病监测检测网络,推广安全套使用、吸毒人群针具交换、美沙酮社区维持治疗、男男性行为人群干预等预防干预措施,以及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防控效果显著。尤其是2010年中心新班子成立以来,中心上下全力投入艾滋病防制攻坚工程,实施中心班子成员及其分管科所分片包干,加大综合防治工作力度,指导和检查全区所有市(县)工作,做到市县全面覆盖,使攻坚工程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在结核病控制工作中,自2002年国家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以来,全区现代结核病控制DOTS策略覆盖率提前达到100%;2005年以来,新涂阳肺结核病病人发现率均达到80%,新涂阳肺结核病病人治愈率达到90%,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指标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指标要求。2002年-2008年上半年通过实施世行贷款项目共免费检查564366例肺结核病病可疑症状者;发现并免费治疗和管理237724例活动性肺结核病病人,取得了良好社会和经济效益,得到国家卫生部的表扬;血吸虫病防制继续维持未发现新的残存螺点,未发现本地血吸虫感染病例,未发现病畜的良好成绩。至今已连续9年未查见鼠疫病人,8年未查见霍乱病例。11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工作进展顺利,报告接种率维持在90%以上,免疫规划针对性疾病均控制在较低水平,连续18年维持无脊灰状态,连续8年无白喉病例报告,麻疹病例报告发病率为0.06/10万,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达到控制标准。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等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大幅度下降。病毒性传染病如:手足口病通过及时处理疫点,减少了发病数;加强了甲型H1N1流感的监测,目前流行处于平稳状态;狂犬病发病死亡率,2004年达到高峰后现已逐年下降;乙脑、甲型病毒性肝炎已得到有效控制;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维持在较高水平,免疫人群乙肝感染率和HBsAg带毒率较历史对照未免疫人群下降了90%以上;登革热未发现本地感染病例。寄生虫病如:疟疾近10年发病率均控制在1/10万以下,消除本地感染恶性疟;对丝虫病残存疫点村人群进行监测,未发现新的微丝蚴阳性者。按国家要求完成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监测工作。2005-2007年,开展了饮水型病区的摸底调查,三年共完成171个村屯855水样检测。顺利通过了国家考评组对广西重点地方病的中期考核评估。积极开展慢性病、重性精神疾病的监测和管理。开展健康危害因素评价如:主要开展农村饮水危害因素监测、城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室内环境危害因素监测;完成国家紧急食品卫生抽检工作任务,保障中越青年联欢、中国—东盟博览会等重大活动的举办;开展寄宿学校学生营养调查监测;完成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放射诊疗设备与放射工作场所的放射防护检测与评价、个人剂量监测、食品和建筑材料的放射性核素检测和涉水产品的放射性检测工作。
重点学科与人才小高地建设方面。由细菌性疾病防制科、结核病防制科、鼠疫防制科、新发传染病研究室组成的细菌性疾病防制学科为自治区卫生厅的重点学科,由血吸虫病防制科、原虫病防制科、蠕虫病防制科、消杀与媒介控制科组成的人体寄生虫学科为自治区卫生厅的重点建设学科。自2006年入选自治区级人才小高地,2008年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后,广西CDC借助人才小高地建设契机,以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新的起点,一批具有严谨科学态度、富于创新和敬业、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在国内外科技活动能力强的高级人才受聘担任广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预防控制首席技术专家,研究内容涵盖细菌、病毒、寄生虫、公共卫生、慢性病、卫生检验、健康促进、卫生网络信息管理等学科,为引领广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迈上更高的工作与学术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引领广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迈上更高的管理水平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和人才支撑。
在科研方面也取得丰硕的成果:2001年至2007年,广西CDC承担研究与开发立项项目114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36项),现在在研项目96项;国际合作项目24项,国内合作项目98项(目前在研国际合作项目16项),国内合作项目67项)。获厅级以上科技成果奖37项,在国际、国家和省级刊物发表论文1073篇;2008年以来,共发表科研论文1044篇。立项课题104项;获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奖2项、中华预防医学会科技进步奖2项、广西科技进步奖9项、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18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1项。同时与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联合培养多名“流行病与传染病学”、“病毒学”、“医学寄生虫学”硕士研究生。
中心实验室检测能力显著提高:几年来中心实验室通过国家实验室计量认证和国家实验室认证认可评审,2009年又通过复审和扩项工作。微生物检验方面完成了国家指令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项目中食源性病原菌检测、广西食品安全委员会下达和委托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样品微生物检测、国家和省级健康相关产品卫生监督抽检样品检测和省级指令性医院消毒效果监测工作;中心发出检验报告合格率达99%以上,及时率达98%以上。理化检验完成食品、保健食品、水及涉水产品、空气、消毒产品、化妆品等检品的理化检验工作,2010年2月,在紧急检测的225份奶粉和乳制品样品中,发现1份奶粉样品三聚氰胺含量超标31倍,被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国家卫生部列为重点督察的重要案件之一。卫生毒理与功能检验,通过全国各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计23次对我中心保健食品试验现场核查,完成了普通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消毒剂、农药、中毒等突发事件样品的安全性毒理学检验、评价以及保健食品功能学试验和评价工作,为有效保障健康相关产品的卫生安全和促进广西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010年6月卫生部对广西疾控中心组织了省级疾控中心绩效考核,结果是绩效考核成绩为优秀,位居全国前列。
只有辛勤地耕种,才会有硕果累累的秋收。2001年广西CDC成立以来,荣获省部级奖不少荣誉。
2001年荣获卫生部全国血防先进集体;卫生部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先进集体;获全国卫生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优秀分会;获卫生部、教育部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工作先进集体;获区科技厅科技统计先进单位。
2003年荣获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抗击“非典”);荣获中组部“全国抗击非典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荣获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全区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中华预防医学会“抗击‘非典’先进集体”;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确认为自治区文明单位;荣获中华预防医学会授予“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做出突出贡献,先进集体”;荣获全区科普工作先进单位;
2005年荣获自治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2005年度全区爱卫工作先进集体”;荣获卫生部“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先进集体”。
2007年荣获广西科技厅“2005-2006年科技统计工作”先进单位;荣获“2006-2007年度全区爱国卫生工作先进集体”。
2008年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抗震救灾 重建家园工人先锋队”荣誉称号;荣获广西总工会“抗震救灾 重建家园工人先锋队”荣誉称号;
2009年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先进基础党组织等光荣称号。
〈二〉
为了谋划好“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各项重要工作,2011年3月11~12日,广西CDC召开中层干部工作会议,唐振柱主任在会上就今后工作做了部署。他提出,要提高认识,增强本领,强化责任,以目标管理为手段,全力推进重大疾病防控。
他说,要清醒认识疾控人面临的新的形势和任务,要科学把握目前疾控事业发展的机遇,要实施好科所责任目标管理为手段,努力完成科所应尽的职责和任务。要求科所积极认真落实好目标管理责任书所确定的任务、指标和目标,全力完成国家、自治区规定的指令性任务和绩效考核指标;科所务必抓好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以及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书。
要举中心之力继续加大重大疾病防控。唐主任说,艾滋病防控问题,2011年是关键之年。要继续开展由中心领导牵头的分片负责技术指导工作,同时拟派出5-10名中层干部或者技术骨干到5-10个重点县挂职半年,任基层CDC副主任或者艾防科领导,具体领导、指导当地CDC开展艾滋病防控工作,加强督促检查,推动各市(县、区)摸清艾滋病发生、发展规律,创建广西艾防控制新模式,把重流行区变为防控示范区。要重心下沉、关口前移。中心计划派出不少于500人/天到重点县、乡、村蹲点调研指导,摸清流行分布、流行因素以及重点人群,指导建立县-乡-村防艾新模式。并选择包括边境县在内的各类工作示范点召开现场会,推广先进经验和做法。要协助区防艾办启动和实施100名以上省级公共卫生专家深入前20名县市、100名重点乡镇、重点村开展200场以上防艾科普及防艾政策宣讲行动,带动全区各级CDC实施千场宣讲活动,树立CDC防艾主力军的良好形象,有效提高社会大众知晓率和实施正确的个人行为。要进一步加强专项调查和科学研究,针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和防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中心协调和用好有关资金,设立5项以上艾滋病防控专题项目,探索出针对我区重点难点工作中的有效措施和工作模式,并及时总结防治成效,提高防治能力和水平。
在谈在结核病防控工作时,唐主任要求要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稳妥建立完善“三位一体”结核病综合防治模式;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加大结核病、艾滋病双重感染防控以及结核病健康教育力度。当好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参谋,积极化解结核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
在免疫规划性疾病防控方面,要开展预测甄别,突出重点,提前抓好薄弱区域的防控工作,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流脑、乙脑、甲肝疫苗强化免疫接种。要提高监测敏感性,及时应对处置暴发疫情。要关口前移,逐步建立健全实验室监测网络。
要快速有效处置突发传染病疫情,要加强重点传染病监测,提高处置能力和效果。以完善监测网络、监测能力为手段,提高重点传染病预测、预警能力,以指导基层加大对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人禽流感、狂犬病、病毒性肝炎、鼠疫、霍乱、伤寒、副伤寒等重点传染病防控力度,做到早处置、早管理,力争重点疾病发病率、病死率明显低于2010年。
要发挥全球基金的作用,进一步巩固全区疟疾、血吸虫病防控成果。要协助疾控处拟定全区地方病“十二五”防治规划,继续开展地方病监测、调查和综合防治,建立长效地方病防治工作机制。按要求完成中央公共卫生慢性病防控项目,以创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为抓手,组织开展健康教育和慢性病防治宣传日活动。要加强对基层基本公共卫生疾控服务项目的规范化管理,加强考核指导和监督检查,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疾病控制项目的落实,努力实现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重心下移,防病关口前移。要加强保障力度,建立健全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体系。着力推进食品安全风险、环境卫生、放射卫生监测工作,建立营养监测制度,对居民膳食状况、营养改善效果以及营养相关疾病进行监测,促进城乡居民营养改善。
会议要求,举全中心之力,有效实施“强基础、提能力、惠民生”的十三大工程。一是实施人才强中心战略工程。2010年引进24名硕士、博士以公共卫生、检验为主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大力优化和改善中心人力资源结构,力争到2012年中心硕、博士达到100名以上;建立疾病预防控制首
会议最后强调,我们正处在一个全面建设小康和富民强桂的伟大时代,我区疾控以及中心工作均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样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们要树立大局意识、全局地位,战略思维和全球视野,来看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可靠的解决办法。作为疾控人,我们要以新医改为动力,要把重大疾病、重点人群、重要健康危害因素为关注点和努力方向。希望中层干部和全体员工,积极参与,要以主人翁的姿态献计献策,集中大家的智慧,化解各种挑战和矛盾,不断提高执行工作任务的力度,努力把实事办好,向疾控事业更辉煌的明天前进,全力实现疾控工作“十二五规划”开门红! (潘少波)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