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减少新发感染,我们在努力……
——广西疾控中心防治艾滋病桂林片区调研与指导纪实
广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体干部职工艾滋病防治分片技术指导动员暨防艾知识培训会召开之后,中心领导班子成员及其分管科(所)都迅速地行动起来,为全覆盖地对全区14个市109个县(市、区)的防艾工作调研与指导,作了充分的准备,并于最近陆续地下到了自己的责任片区,开展了工作。
历史名城桂林,历来是人们所向往的旅游胜地。然而,在广西艾滋病流行形势严峻、感染人数逐年增多的情况下,桂林也难以成为最后的净土。自从1998年桂林发现第1例本地艾滋病感染者以来,目前桂林市艾滋病总体情况不容乐观。据统计,桂林市今年1-10月累计报告的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数量与去年同比均呈上升趋势。在这些艾滋人群当中,60岁以上老年人感染人数有所上升。同时,农村居民受感染率高于城市居民。这一现象引起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关注,也引起广西疾控中心领导和专家的重视。
调研组将19位成员分成三个工作小组,分别由唐振柱主任、食品营养安全与学校卫生所刘展华所长、陈兴
现场流调,摸清艾滋病感染“家底”
作为我区著名的流行病学专家,唐振柱十分重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每到一个县,他并不急于去听有关单位的情况汇报,而首先进入的是县医院、妇保院或乡镇卫生院的化验(实验)室,翻阅原始记录,询问最基本的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他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打蛇就要打七寸,牵牛就要牵牛鼻子。流行病学调查就是艾滋病防控最关键的第一步,就是七寸,就是牛鼻子。如果连这个县、这个乡镇的艾滋病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都不清楚,我们怎么去探讨病因,阐明流行规律,制订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的对策和措施呢?”
调研组发现,县里汇报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地区分布,只统计到乡镇一级。唐主任认为,这不利于找出防治艾滋病的重点村屯或社区。因此,他要求各级防艾专业人员,一定要把疫情分布统计到具体的村屯或社区。“只有搞到村,我们才算摸清了艾滋病感染的家底!才能确定高发村屯、高发社区及其高发的具体原因。”唐主任说。
检查中确实发现这样的情况。比如有一个县,1999年发现首例本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后,艾滋病感染者逐年增加,截止2010年10月底累计报告艾滋病感染者135例。而细化到全县10余个乡镇,高发的只有3个乡镇,依次为53例、31例、24例,占了全县的大多数。这3个乡镇之所以高发,是与人口与流动大小、对外交流情况、经济发展情况、娱乐场所多少等因素有关的。只有了解到艾滋病感染者的真实分布,我们才能有的放矢地制定符合当地情况的防控措施,进行有效的防控。
桂林市在监测检测方面已经达到了县级医院全覆盖,部分乡镇卫生院也能开展艾滋病初筛工作。唐主任认为,只要进一步加强监测网络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作用,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发现感染者的,真正做到“早发现,早管理、早干预、早治疗”。摸清了艾滋病感染的“家底”,桂林市在5年的艾滋病攻坚战中,一定能打一个漂亮仗,艾滋病感染者的上升势头就会降下来,大大地减少新发感染!
沟通告知信息,筑起牢固的防艾屏障
在某县妇幼保健院初筛实验室里,唐主任敏锐地发现原始记录与网络直报数字不相符的问题。该院今年1—10月份筛查了3000多个孕产妇,发现3个是艾滋病检测阳性者。在原始记录册上是清楚记录的,可是在直报表上的阳性记录却是“0”。这是为什么?据科主任解释说,因为涉及保密问题,我们只是向县疾控中心报告,他们没有反馈给我们。不能确诊,我们又负不起这个责任,只好网络直报“0”了。另外,我们也劝她们去疾控中心确诊,有2个孕妇去了,还有一个没有去,她是农村的,联系不方便。“我们只是从健康教育的角度去劝她,听与不听,我们也没有办法!”
听了科主任的一席话,唐主任的心情很沉重。“真的没有办法了吗?人命关天啊,这关系到这个孕妇和她的宝宝健康的大问题!”唐主任说,“现在母婴阻断的技术是很成熟的,一旦发现就可以通过服药阻断传染,孕产妇就可能生育一个健康的宝宝,社会也可以减少一个艾滋病的传播。这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我们怎能这样就放弃呢?”他要求当地疾控中心会同妇保院想方设法把这个农村孕妇找回来,转介到市妇幼保健院,帮助她做好母婴阻断的治疗。第二天,当听到该孕妇成功转介到上级妇幼机构时,检查组和当地卫生人员都露出了欣慰的微笑。
张鸿满副所长在另外一个县也发现类似的问题。他说,某县医院筛查的原始记录今年1—10月份阳性有31个,而网络直报只有21个。还有10个阳性者哪里去了?县医院也说不清楚,只是说因为保密原因,县疾控中心没有反馈,他们也不好追问。直到调研组来到市里,才发现这些初筛阳性者的身份证等资料不全,所以没有做确认诊断……
“又是保密问题!”唐主任感慨地说,“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工作人员都是同一战壕的战友,都是艾滋病防治的主力军,只要严格依法管理、依法防治,我们内部还有什么保密的?我们要努力突破保密认识上的误区,艾防工作一定要重心下移!”
第三小组组长陈兴
阳朔县疾控中心的艾防人员也有同感,她说:“随访病人这件事我们做得不太好,主要是工作太多,忙不过来。本来这件事是可以交给当地卫生院做的,可是随访权没有下放到乡镇卫生院,所以他们未能参与进来。”
唐主任认为,卫生系统内部要共同参与与配合,要科学认识保密的目的,要打破卫生系统内部之间“保密”的桎梏,要形成工作合力。
深入娱乐场所,探讨特殊群体的防艾路径
经过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专项调查等方面技术指导,调研组发现桂林各县之所以出现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数量上升的趋势,一方面是因为该市其所辖县仍处于低流行的态势,人们艾滋病预防知识还比较缺乏,部分群众尤其是农村中老年居民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另一方面卖淫嫖娼现象的存在,导致通过性途径感染艾滋病的人数大幅上升。如何加强对娱乐场所暗娼开展各项干预活动,加大站桩和乡镇暗娼的干预,也已成为艾滋病攻坚战的一个重要课题。
这个县的外展工作做得十分到位,基本提高了中档场所目标人群防艾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改变其高危行为。2009年至2010年7月,共发放宣传资料3400份,安全套130774只,接受干预人数3447人次,月均覆盖率96.67%;共为41名小姐提供了VCT检测,完成了200名小姐的哨点监测工作。2009年8月,该县公安局会同工商局及疾控中心对县城的5家大宾馆进行了一次艾滋病防治专项检查,强化了公共场所经营业主防治艾滋病的责任意识,从而更好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外展人员说,通过长期的干预工作,现在中档场所的小姐防范意识都比较强,没戴安全套大都不做这“生意”,无论多高的嫖资也不干。“难就难在低档场所的干预工作,尤其是站桩、出租屋及小旅社的暗娼,她们流动性大,对工作人员怀有很大的防备心,难以接触。”
当天晚上,工作组成员来到县城著名的XX街分头暗访。放眼望,沿街一溜过去大都是灯光闪烁的发廊、宾馆以及KTV,还有洗脚屋。有的名曰“发廊”,却没见几家是正规的发廊摆设,有的连大镜子、剪子、洗发水之类的必备工具物品也没有,只有一个吧台,一把椅子。我们来到一家发廊,只见老板娘坐在吧台里往门外张望,面带笑容。当外展人员说明来意之后,她却不怎么热情了,淡淡地说,现在生意难做,小姐都走了,没有小姐。此时有一个50多岁的男人走了进来,看了看我们就走出门外,到别的发廊去了。我们看了里屋,只有2张床铺,被子、枕头脏兮兮的,光线昏暗,房门上方一条铁线挂满了女人的衣物……外展人员告诉我们,这就是低档的卖淫场所,这类人群是不大接受干预工作的。
此外,陈兴
看了这些中低档场所和有关介绍以后,唐主任深深地感觉到外展工作人员的确不容易,在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氛围中做出了这样突出的成绩,实在难能可贵!卖淫嫖娼是违法犯罪活动,理所当然地应该受到严厉的打击,这是毫无疑义的。但作为一个疾病预防控制人员,我们的任务是依法扩大综合干预覆盖面,加强对易感人群、感染者和性病病人的综合干预,努力切断经性传播途径。为此,他希望外展人员多关心这一特殊人群,帮助她们提高自身保护意识,尽最大的努力做好这些人的登记,了解清楚她们来自什么地方,教育她们定期体检,免费体检。服务行业健康体检是法律规定的,我们是依法办事。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遏制艾滋病病毒传播,减少新发感染。
宣讲防艾知识,武装群众是防控的重要措施
群众掌握艾滋病防治知识是控制艾滋病的关键。尽管调研工作很忙,但调研组每到一个县,都会尽量挤出时间来为当地的干部群众宣讲防治艾滋病知识,有的讲座直接开到乡镇去。唐主任还亲自做了2次讲座。一次是在荔浦县,作了题为《认识艾滋病,防控艾滋病,人人有责任》的讲座,听众为分管卫生的乡镇长、乡镇卫生院院长、防保医师、乡村医生等;一次是在桂林市卫生监督所,做了题为《对广西艾滋病防控技术工作的思考》的演讲,该所的全体干部职工和市疾控中心部分业务人员听课。
这些讲座结合当地情况,深入浅出,事例生动,很受群众欢迎。无论是机关干部,城镇居民,还是乡村医生、农民群众,都深深地感觉到了艾滋病就在我们身边,受到了很大的震动与警醒。
连日来,通过召开教育与卫生部门艾滋病防控座谈会、娱乐场所业主座谈会,以及走访各级医疗机构卫生医务人员和农村基层干部,唐主任了解到基层的艾滋病宣传还远远不够,满足不了群众的需要。过去有一句话,叫做“重要的是教育农民”,看来对于今天的艾滋病宣传还是很适用的。有些农民群众对于防治艾滋病的标语写在他们的墙壁上也很反感,你今天写了,明天他就涂掉。这是为什么?就是我们的宣传不到位,群众怕别人说他艾滋病,是恐惧艾滋病的普遍心理,是对艾滋病的认识不足,总以为这是丑事、坏事,见不得人的事。另外,学校的艾滋病宣传教育也存在不足,主要是课时安排不够,初中达不到6课时、高中达不到9课时;其次是资料不足,没有达到人手一册。
唐主任认为,艾滋病宣传是长期的、反复要做的事情,不要到了“12.1”世界艾滋病日来到时才想起宣传来。艾滋病宣传也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时时讲,只有这样才可能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打一场防控艾滋病的人民战争,不依靠人民群众,不用科学的艾滋病防治知识武装群众的头脑,不把艾滋病防治知识转化成群众的具体行动,人人参与,个个有责,能行吗?
科学有效防控确保旅游大都市和谐平安
调研指导工作结束后,
调研充分肯定了桂林市近年来艾滋病防治取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市和各县成立了防治艾滋病委员会及办公室,相应出台了实施防治艾滋病五年攻坚工程的文件和方案,工作力度不断加强。二是政府主导,各部门分工协作的防治艾滋病工作机制逐步形成,特别是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三是艾滋病监测检测、干预随访和治疗关怀体系逐步加强,今年工作量比去年增加了近一半。卫生系统作为防艾主力军,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四是国家考核综合防治艾滋病的十六项指标完成得比较好,处于全区的中等水平,永福县完成得很好,在全区排名第四。五是广泛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工作,在婚检、孕产妇中做筛查,受检率在90%以上,绝大部分HIV阳性孕产妇接受了阻断干预措施,减少了母婴传播。六是综合干预措施不断加强,以疾控部门为主,开展了娱乐场所高危人群干预,在公安部门配合下开展美沙酮替代治疗和针具交换。七是健康教育有成效,教育宣传活动深入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社区街道和农村,群众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有较大提高。
同时,调研组还向市政府反馈了调研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部分县、有的部门对当前我区防治艾滋病的严峻形势认识不到位。相当部分县还是卫生局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单打独斗,其他部门配合有待加强。如美沙酮门诊需要公安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二是艾滋病防治办公室的实体化未能完全实现,难以满足当前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的需要。三是艾滋病防治专业队伍能力有待加强,有些县疾控部门虽然增加了编制、人员,但是,多数是兼职做艾防工作。四是财政配套经费不足,除疾控中心有一些专项经费外,其他部门因无专项经费,主动参与防治工作不够。五是对病人的救治和关怀力度不够,目前仅桂林市区有治疗点,县级未开展治疗。六是对暗娼管理,尤其是城镇周边和农村地区低档暗娼传播HIV存在比较大的隐患。七是乡、村二级艾滋病防治体系不健全。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调查组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一是要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尽快落实防艾办实体化,落实专业人员编制;二是防治工作重心下移,充分发挥乡镇卫生院、村医生等基层卫生网的作用,充分利用各种医疗卫生资源,最大可能地发现病人和感染者,及时转介到干预和治疗部门。三是多部门协作,加强对暗娼的管理,各地协调统一,避免流窜,公安部门要严厉打击卖淫嫖娼。四是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对农村居民、老人、流动人群和学生的宣传。五是加强财政投入,要努力把防艾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这是防控艾滋病现实的需要,也是依法防治的需要。
桂林市巫家世副市长在听取汇报后做出了明确表态。他认为自治区疾控中心专家们在桂林的调研与指导工作是成功的,非常感谢以唐主任为组长的调研组给桂林市艾防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这次的调研指导对桂林市的工作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巫副市长要求桂林各相关部门要提高认识,认真研究解决桂林市艾滋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落实上级的文件和政策要求。努力将桂林市艾滋病防治工作做好,不拖全区的后腿,确保桂林旅游大都市的和谐和平安。
“为了减少新发感染者,我们要努力行动,我们要科学行动,我们要有效果的行动!”这是唐振柱主任讲得最多的一句话。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