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端粒延缓衰老可以有效预防肿瘤
肿瘤仍然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的不治之症,肿瘤一旦形成,任何治疗手段都将变得力不从心,因此,肿瘤的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得主——美国科学家伊丽沙白·布莱克本、卡罗尔·格雷德和杰克·伊斯塔克三人,证实了端粒和端粒酶在细胞染色体的保护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这一科学发现为肿瘤的预防提供了科学依据。端粒(Telomere)是真核生物细胞染色体末端的特殊核酸结构,由许多简单DNA重复序列及端粒结合蛋白组成,人端粒DNA重复序列为TTAGGG,总长约5~15kb。端粒的功能在于保护染色体末端,防止发生核酸外切酶降解和染色体之间的端端融合,以维持染色体结构的稳定和完整。由于在DNA复制过程中伴随有末端序列丢失,正常人体细胞的端粒平均长度随每次细胞分裂缩短50~200bp。当培养的正常细胞经过40~60次传代,端粒缩短至临界水平(2~4kb)时,会失去保护染色体末端的能力,导致染色体变性、溶解,细胞失去分裂能力而衰老凋亡。因而端粒被称为细胞分裂老化的“生物钟”。由此可见,如果使每次细胞分裂丢失的平均端粒长度尽可能的减少,细胞的传代次数就获得最大限度的增加,细胞的寿命获得最大限度的延长,衰老可获得最大限度的延缓。
肿瘤病人与正常人最大的临床区别就是寿命明显缩短。现代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结果证实,延缓衰老是继DNA修复、细胞凋亡之后的第三大抗肿瘤机制。因此,保持正常细胞的端粒长度,增加细胞的传代次数,延缓细胞的衰老,延长细胞的寿命,即可有效地预防肿瘤的发生。
《黄帝内经》认为人的寿命由肾所主,肾气充盈,则尽其天年;肾气亏虚,则折其所寿。
现代研究结果显示:
1.一些补肾的中药和方剂如淫羊藿、金贵肾气丸,可以保持端粒空间的稳定,减少细胞分裂丢失的端粒长度。
2.夫妻生活不和谐,离、结婚次数越多者,寿命越短,肿瘤发病率越高。这一部分群体一方面多有精神压抑,另一方面多有肾虚,而二者均导致细胞端粒长度显著缩短。
3.适量运动可以延长端粒的长度。美国华盛顿大学Lintianson教授研究发现,每周运动100分钟人的端粒长度比不运动者年轻了5~6岁,运动3小时者端粒的长度相当于年轻了9岁。这些运动项目包括打网球、游泳、跑步等。
4.吸烟能缩短端粒的长度。美国休斯敦癌症研究中心发现,吸烟时间越长,端粒缩短越迅速,肺癌发病率越高,人的寿命越短。这就从另一方面说明不吸烟的人的染色体端粒比吸烟者长,戒烟即可预防肿瘤的发生。
5.高血脂可以耗损细胞的端粒长度。英国莱斯特大学和格拉斯哥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5年的时间跟踪调查了1542名年龄在45~64岁的高血脂患者,对比发现,细胞的端粒缩短较正常人高两倍,他汀类药物似乎可减少端粒的耗损,保持端粒长度。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我们不难发现,只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合理运动,科学饮食,即可以控制细胞端粒长度,延缓衰老,有效预防肿瘤的发生。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