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期刊资料>内容>

广西加强职业病防治能力建设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17日 来源:广西疾控信息 阅读次数:

    日前,自治区卫生厅制定《2009年中央补助广西公共卫生专项职业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将进一步加强职业病防治能力建设,确定年内在南丹县和灵山县建立广西重点职业病监测哨点,同时确保全区14个市每市必须有2个以上获得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评审批准的具有职业病诊断资质的职业病诊断机构,以掌握广西的尘肺病和主要急慢性职业病中毒等职业病发病趋势和规律,为广西和国家制定职业病防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切实保护劳动者健康权益。

      根据我区当前职业病发病情况,自治区卫生部门主要开展对煤工尘肺、矽肺、石棉肺、铅中毒、苯及其苯系物中毒、镉中毒、锰中毒、汞中毒、有机溶剂中毒等9种(类)重点职业病的监测,及时掌握重点职业病发病特点和发病趋势,开展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和预警,为政府制定职业病防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为此,自治区卫生厅确定南丹县和灵山县为重点职业病监测哨点。南丹县是广西的有色金属之乡,具有丰富的锡、铅、砷、铟、锌、锰等有色金属矿和煤矿,存在重点职业病危害用人单位以及职业病危害人群。灵山毗邻广东,外出打工的农民较多,根据近年返乡农民工统计,灵山县约有40万外出打工的农民,主要从事接触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因此在该县设立返乡农民工人群监测哨点。两个哨点分若干个分点,按照监测方案、监测方法和时段进行监测。要求每个哨点摸清当地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和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情况,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按规定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对存在职业健康损害的人员及时进行诊断,规范职业病报告,开展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和预警。

    此外,卫生部门还将通过实施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项目,对全区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人员进行一次以上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其中规模以上用人单位的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人员得到上岗前职业卫生培训率达90%以上。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手机版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