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期刊资料>内容>

音乐疗法宜因人而异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24日 来源:广西疾控信息 阅读次数:

    音乐疗法(music therapy),又称“心理音乐疗法”。 它是一种集音乐、医学和心理学为一体的治疗方法,是研究音乐对人体机能的作用以及如何应用音乐治疗疾病的学科。自本世纪40年代起,人们已逐渐将音乐作为一种医疗手段,在某些疾病的康复中起一定的效果。

    一方面,音乐声波的频率和声压会引起生理上的反应。音乐的频率、节奏和有规律的声波振动,是一种物理能量,而适度的物理能量会引起人体组织细胞发生和谐共振现象,能使颅腔、胸腔或某一个组织产生共振,这种声波引起的共振现象,会直接影响人的脑电波、心率、呼吸节奏等。

    科学家认为,当人处在优美悦耳的音乐环境之中,可以改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功能,促使人体分泌一种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活性物质,可以调节体内血管的流量和神经传导。另一方面,音乐声波的频率和声压会引起心理上的反应。良性的音乐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可以改善人们的情绪,激发人们的感情,振奋人们的精神。同时有助于消除心理、社会因素所造成的紧张、焦虑、忧郁、恐怖等不良心理状态,提高应激能力。

    音乐应根据病人的不同因人而异地有所选择。合适的音乐治疗,常可取得很好的疗效:

    1.忧郁的病人宜听“忧郁感”的音乐 不管是“悲痛”的“圆舞曲”还是其他有忧郁成分的乐曲,都是具有美感的。当病人的心灵接受了这些乐曲的“美感”的沐浴之后,很自然会慢慢消去心中的忧郁。这是最科学、也是最易见效的方法。

    2.性情急躁的病人宜听节奏慢、让人思考的乐曲 这可以调整心绪,克服急躁情绪,如一些古典交响乐曲中的慢板部分为好。

    3.悲观、消极的病人宜多听宏伟、粗犷和令人振奋的音乐 这些乐曲对缺乏自信的病人是有帮助的。乐曲中充满坚定,无坚不摧的力量,会随着飞溢的旋律而洒向听者“软弱”的灵魂。久而久之,会使病人树立起信心,振奋起精神,认真的考虑和对待自己的人生道路。

    4.记忆力衰退的病人最好常听熟悉的音乐 熟悉的音乐往往是与过去难忘的生活片段紧密缠绕在一起。想起难忘的生活,就会情不自禁地哼起那些歌和音乐;哼起那些歌和音乐,也同样会回忆起难忘的生活。使记忆力衰退的病人常听熟悉的音乐,确有恢复记忆的效用。

    5.原发性高血压的病人最适宜听抒情音乐有人做过实验,听一首抒情味很浓的小提琴协奏曲后,血压即可下降1.3~2.7kPa。原发性高血压的病人需要的是平静,最机会的是那些有可能使他们听后激动的热情太甚的音乐。

    6.产妇宜多听带有诗情画意、轻松幽雅和抒情性强的古典音乐和轻音乐这样的乐曲可帮助产妇消除紧张情绪而心情松弛、充满信心、减少疼痛感,有利于生产。绝对不宜听那些节奏强烈、音色单调的音乐。特别是迪斯科音乐通过音乐治疗疾病的效果是显著的,但这门新兴的科学还在不断探索,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让音乐疗法更全面、更完善地运用到医疗系统中,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吕慧瑜)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手机版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