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期刊资料>内容>

看病送水“一肩挑”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21日 来源:广西疾控信息 阅读次数:

                                         本报记者 通讯员 李嘉财

    今年69岁的韦阿婆住在广西那坡县城厢镇超群村者过屯,儿子媳妇都到广东打工去了,两个孙子都在县城上学,自己又体弱多病。现在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干旱,庄稼都没法存活了,连生活用水都受到很大影响,前些日子都是她自己去五公里外的水源地挑水,非常艰苦。让她做梦都没想到,3月27日,在村支书何廷拥的引领下,来自解放军三0三医院的女军医熊妮为她挑来了水,还为她看了病,送来了药,韦阿婆感激涕零。

    熊妮说:“送水,看似简单,却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我是个军人,而且还年轻,我都如此而已,可想而知老人家的辛苦。”缺水地区多处在偏远山区,道路狭窄、颠簸,有的女队员因为晕车而呕吐,有时遇到陡坡,队员们还需要推车上坡。“虽然很累,但是能缓解乡亲们的无水之渴,值得。”

除了送水之外,她还需要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我们不仅要送好水,也要看好病。”熊妮说。

    在那坡县城厢镇超群村者索屯康文波的家里,解放军三0三医院博士医疗队正利用随身携带的水质检测仪对他挑回来的井水的重金属含量、细菌数和有无毒物等指标进行了详细检测。结果均达到安全水质的标准。但程时武博士还是不厌其烦地提醒他:虽然水质是达标的,可喝水还是一定要喝开水。灾区再怎么缺水也得多饮水,一定要保证身体各项机能的平衡,如果饮水少,容易出现脱水、腹泻及消化道疾病……

    3月24日以来,解放军三0三医院派出由皮肤科、骨科、消化内科等20余名专家组成的博士医疗救援队,兵分两路赶赴百色、河池方向的抗旱一线。博士医疗队携带装备齐全的个人战备物资, 5万元爱心款和治疗针对旱情的药品80余种,以及心、电监护仪和除颤仪等医疗设备。不仅如此,他们还专门派出了部队专用蓄水车,给灾区群众送去“生命水”,做到看病送水“一肩挑”。

    旱灾极可能导致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博士专家医疗队,每到一个寨子,他们便在村头搭起了临时的“小医院”。 医疗队的成员不厌其烦地为旱区群众检查身体,诊断病情,现场开药,就地治疗。特别是孤寡老人、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医疗队把他们作为重点帮助对象,深入村屯,一家一户走访。并就干旱时期如何预防疾病、安全用药给予指导。专家们还针对当地的水质进行监测,走村串户为灾区村寨义务消毒,尽一切可能保障受灾群众的健康。医疗队发现,旱区很多小朋友患有皮肤病,经过询问和分析,这些小孩大多“留守儿童”,没有好的衣物,蚊虫叮咬和长期干旱不能洗澡对皮肤造成损伤。于是,医疗队程时武博士把学生集中在一起,为他们讲解生活小常识,从小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此外,医疗队还编写了易记易懂的卫生小常识,每到一处分发到灾区群众手中,普及了当地医疗卫生教育。

当医疗队到达那坡县城厢镇超群村者索屯,刚好碰上驻军某部的送水车给旱区群众送水,博士医疗队的专家们二话不说,扛起水箱,走向了灾民的家里。当医疗队成员把水背到刘玉章大爷家里时,大爷非常感动双眼噙满泪水,弓着背,双手紧紧地握住队长陈伯成的手说:“旱灾虽然无情,但是军民鱼水情深啊!”

    连续12天,两支医疗队翻山越岭、走村串户,累计行程7200多公里,先后走访了百色、河池两地的12个县、42个乡镇村屯,巡诊6200多人次,发放药品20多万元,该院共为灾区捐款26万元。先后到38个乡镇卫生院进行查房帮带,为当地检测水源48处,发放《安全用水小常识》5000多份。通过为灾区人民巡诊送水、送医送药、慰问捐赠等形式,帮助灾区解决了实际困难,也将人民子弟兵的爱心和党的关怀带给灾区人民,增加了军民齐心抗旱、取得最后胜利的信心。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手机版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