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卫生厅采取应急措施有效应对旱情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干旱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自治区卫生厅及时采取措施,加强水质监测和肠道传染病为重点的疫情监测,加大灾区饮水卫生和传染病防控宣传,目前尚未有相关传染病发生的疫情报告。3月24日,自治区卫生厅再次下发紧急通知,再次要求各市加大饮用水安全和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以及全力做好医疗救治准备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干旱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健康与生命安全。
自2009年秋冬以来,我区部分地区遭遇了50年一遇的罕见旱灾。截至目前,全区有13个市出现旱情,农作物受旱面积1164.83万亩,因旱导致234.25万人饮水困难,需要送水才能解决生活饮水的人数32.74万人,其中百色市18.89万人,河池市13.86万人。
自治区卫生厅高度重视,针对旱情及时采取了三项措施:
加强水质监测,确保饮水卫生 2月下旬,自治区卫生厅委托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了《广西干旱地区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应急监测方案》以及《旱灾地区生活饮用水消毒指南》2份技术方案,指导灾区饮用水卫生安全应急监测,并派出自治区疾控中心专家组到河池市东兰县、巴马县和平果县等重灾区指导督导饮用水监测和安全用水等工作,各市、县卫生部门也派出专业队伍,指导当地做好饮用水及运水、送水、贮水设施和卫生学处理和消毒工作,加强灾区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分散式供水及临时性水源的卫生检验工作,保证群众饮用水安全。加强农村人畜饮水的卫生监督监测,发放饮水消毒剂用于对饮水的应急消毒,确保人畜饮水安全。同时派出专家积极深入灾区现场,对存在饮水安全隐患的地区或村屯开展水质卫生调查、采样和检测工作,要求严格按照自治区下发的监测方案对水质指标进行检测,为灾区政府有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保障灾后无相关传染病疫情发生。
加强疫情监测,做好传染病防控。各级疾控部门加强疫情监测和病媒生物监控,组织乡镇医疗卫生人员深入乡镇开展防病治病和技术指导。加大对肠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的监测力度,提高防范意识和应急能力,有效预防控制相关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重点宣传饮用水卫生、环境卫生、预防食物中毒和病媒生物控制等方面的卫生防病知识,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正确掌握饮水卫生、预防食物中毒及介水性肠道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广泛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开展“除四害”等爱国卫生运动,创造卫生、清洁的生活环境。
目前自治区卫生厅尚未收到灾区有相关传染病发生的疫情报告。随着旱情的加重,3月24日,自治区卫生厅再次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市加大饮用水安全和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以及全力做好医疗救治准备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干旱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健康与生命安全。
通知要求除继续落实好原有的监测及防控措施外,还要求卫生监督部门对取水、制水、供水实施全过程监测管理;对于新找到的水资源,实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防止水源污染;加强农村中小学校饮水安全监督工作;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要求做到在执法中服务,在服务中执法。对餐饮单位和学校、工地食堂等餐饮服务环节加大监管力度,特别加强对农村集体聚餐的食品安全指导,预防发生群体性食品安全事故。
自治区卫生厅将派出疾控专业人员,指导干旱地区农村做好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并将做到100%覆盖。
通知还要各市全力组织当地医疗机构全力做好收治各种肠道、呼吸道疾病患者的准备工作,配备好人员、设备、床位。成立巡回医疗队,配备技术骨干,深入辖区开展巡回医疗工作。成立应急医疗队,随时待命,应对可能出现的疫情和病情。
要求各市加大饮水卫生安全和食品卫生安全教育,组织各地开展饮水卫生安全知识“五进”(进基层、村屯、进街道、进学校、进居民小区、进千家万户)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提高群众饮水安全和食品安全意识。 (莫 雪)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