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成效显著
2010年1月25日,在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广西汇报会上获悉,2009年2月以来,广西不断完善“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扎实推进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全区食品安全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得到有力保障,整顿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是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整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严厉查处研制、生产、销售、使用非法食品添加物的行为,整治超过标准规定的范围、限量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全区共检查使用添加剂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含小作坊)4455家,抽查食品样品1399批次,立案查处案件92起,没收销毁不合格产品2.21万公斤;查处流通环节涉及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案件18件,查扣滥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数量1010.
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整顿工作达到预期目标。开展春、秋两季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行动、“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专项整治工作,组织对部分复配农药进行检测,销毁一批高毒农药,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生产经营假劣农资和生产销售使用禁限用农业投入品等违法行为。开展蔬菜质量安全监测工作,健全市、县(区)、乡镇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网络,发现并没收销毁来自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县的农药残留超标奶白菜、上海青共
三是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整顿工作全面推进。以食用油、肉制品、酱油、豆制品、米粉、淀粉制品、饮用水、挂面、乳制品、白酒、食糖等食品为重点,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大检查。督促食品企业建立全过程质量安全制度,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建立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和重点区域治理整顿机制、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四是食品流通环节和畜禽屠宰整顿工作迈上新台阶。深入开展重点区域和重点品种的执法整治,加强食品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围绕奶制品、肉制品、水产品、食用油、桶装水、饮料、酒类等重点品种,突出农村乡镇、城乡结合部、学校周边、旅游景区等重点区域,大力开展市场整治,责令经营者停止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1.21万公斤,查扣滥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1010.
五是餐饮服务环节整顿工作为食品安全提供有效保障。以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农家乐旅游点、小型餐饮单位为重点单位,以重大活动为重点时期,以熟食卤味、盒饭、冷菜等为重点食品,以食品及食品原料的采购、储存、加工为重点环节,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整顿。规范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行为,确保了第五届泛珠三角论坛暨洽谈会,2009年泛北部湾论坛、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百色起义、龙州起义80周年纪念等重大活动来桂嘉宾、工作人员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全面推广农村50人以上集体聚餐报告指导制度,全区100%的市、县,99%的乡(镇),82.6%的行政村推行了这一制度,有效地减少和预防了农村群体性食物中毒的发生。
六是狠抓案件查办工作,违法违规行为受到严肃查处。广西始终把案件查办工作作为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的突破点,针对重点区域、薄弱环节,严查违法违规行为,对一批违法生产经营单位予以曝光,以儆效尤。据不完全统计,开展食品安全整顿工作以来,全区共受理投诉举报694起,查处违法案件5641起,立案1124起,涉案货值金额507.51万元,捣毁制假窝点38个,取缔违法生产经营单位小作坊3571家,责令停止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1.21万公斤,查扣伪劣农资产品6147吨。
(韦锦田)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