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期刊资料>内容>

野生蛙蛇多虫 生用惹祸上身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28日 来源:广西疾控信息 阅读次数:

    作者日前协助对野生蛇类的寄生虫感染调查,惊讶地在蛇皮下和腹内的脂肪层发现了大量的曼氏迭宫裂头蚴,蛇肌肉内还有许多其它不知名的小虫体,因此敬告食用者,在食用野生蛙、蛇时要慎之又慎!最好不食用。

曾有一林业公安人员,男性,46岁,常涮食蛇肉。因阴囊壁有渐大性肿物,入院就诊。患者入院前1个月无意中触及阴囊壁有1约0.5cm×0.7cm无痛性肿物,未治疗。近一个月肿物迅速增大至4.0cm×4.0cm×3.0cm,伴患处皮肤瘙痒,无疼痛、发热、溃疡,无排尿和性生活异常。

    另有一女性,36岁,右眼结膜下发现包块,伴眼红、眼痒到医院就诊。患者3个月前,右侧面颊部有一包块,曾诊疗于多家医院未愈,以后包块移至右侧眼眶内侧缘。几天前包块又移至右眼结膜下,而就诊于眼科。以前背部曾有一移动性包块。以上两位病人均经医生确诊为曼氏迭宫裂头蚴感染。

    曼氏迭宫裂头蚴病分布较广,我区及广东、浙江、福建、四川、湖南等地均有感染病例。曼氏迭宫绦虫成虫寄生于猫、狗的小肠内,长约60~100cm,宽0.5~0.6cm,其产出的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后,在25-28度的水中,约经过2-3周的发育,孵出具纤毛的钩胚,直径约80-90微米,称为钩毛蚴,钩毛蚴如被剑水虱食入,便脱去纤毛,穿过肠壁入血腔,经过3、4天至11天的发育,成为原尾蚴。一个剑水虱的血腔里原尾蚴数可多达20-25个,带有原尾蚴的剑水虱被蝌蚪吞食后逐渐发育成裂头蚴;当蝌蚪发育为成蛙时,裂头蚴约300mm~0.7mm,活时伸缩能力很强,常移动到蛙的大腿、小腿等处的肌肉间隙中。如果蛙被蛇类、鸟类等捕食,裂头蚴还继续在捕食者的身上生长;当猫、狗吞食了受染的青蛙等后,裂头蚴才会在猫、狗的肠内发育成熟为成虫,再经过3个星期,便开始产卵。成虫的寿命在猫体约可活3年半。而裂头蚴有很强的存活能力,在鼠体可活16年,在人组织内可活12年或更长时间。

   有的人误认为蛙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取蛙肉贴敷在皮肤或伤口处,蛙肉中如有裂头蚴,即可自皮肤或伤口侵入人体肌肉组织;人若吞食了生的或未熟透的蛙、蛇或猪肉,也可导致裂头蚴穿过肠壁进入腹腔,并移行到全身其它部位;饮用生水,误吃入受感染的剑水虱,原尾蚴也可经肠壁进入腹腔或其它组织,发育成为裂头蚴,造成感染。

   因此,如果怀疑自己感染了像以上两病例样的疾病,请及时找医生诊治。治疗方法有手术切除裂头蚴或用40%酒精奴佛卡因2-4ml局部注射杀虫。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手机版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