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麻疹防控的新途径
——揭开广西麻疹发病率连年降低之谜
□ 潘少波
作为亚热带地区,拥有5000多万各族人民的广西,历史上一直是麻疹高发区,麻疹发病一直高居全国前列。然而,2004—2008年,全国各省市(区)麻疹报告发病率均为5—10/10万左右,唯独广西麻疹发病率降至2/10万左右。尤其是2009年1—8月底,广西麻疹发病人数仅仅是109例,比下降幅度较大的2008年同期麻疹发病人数892例少了783例,全区麻疹发病率降至0.3/10万,在全国麻疹报告发病率排位上,广西名列倒数第二。
这些喜人的成绩确实来之不易。而这些成绩又怎样获得呢?为了揭开这个谜底,本报记者日前走访了广西各级卫生、疾控部门,了解到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高危预测勇创新招,零存整取一箭双雕
广西人口密度大,经济欠发达,麻疹疫情的周期性又明显,分片强化免疫顾得首而难及尾,疫情难于同步压低,政府投入难于满足8月龄—14岁儿童在一个月内的初始强化免疫和4岁以下后续强化免疫所需要的疫苗和注射器以及农村尤其边远山区上门接种的费用;分片强化免疫又不能控制当年未作强化片区的疫情暴发。面对这些实际情况,广西打破了以往“全面大规模‘扫荡’”的常规,辟出了麻疹防控的新途径:他们以省(区)为龙头,以县为单位将历年疫情进行分析,对高危县作预测甄别和局部强化免疫。即采取“以小胜积大胜,以空间换时间”来应对全区110个县(区)的麻疹疫情。他们认真对近五十年来的麻疹发病情况进行详细分析,逐县进行筛选,找出每个县流行的间隔,然后针对当年该县是否到了流行的高峰年份,来挑出麻疹暴发的高发县,并对每个流行间隔到期的县和两个间隔到期仍未出现暴发的县进行预测,每年预测出高危县25个左右,在年初发文到各个县进行预警,接着在流行到来之前的2—3月份(春节过后),集中力量对高危县进行8月龄—14岁儿童进行麻疹的强化免疫。该区注意把“好钢用在刀刃上”,用最少的钱办最好的事。如在地域中有2个或2个以上高危县相连时,他们将夹杂县或相邻县也带入高危县进行强化接种疫苗,以尽快达到免疫屏障效应。
这种既遏制疫情又形成成片免疫屏障的甄别普种、零存整取策略,为经济欠发达的广西抓好麻疹的防控,提供了极为有力的措施,收到明显的效果:1999年—2003年,广西麻疹发病率由原来的8—13/10万降到5/10万以下,2003—2005年该区不再发生发病高峰,发病率均在2—3/10万;2006—2008年,全国不少省、市(区)出现麻疹发病高峰,而广西不但没有出现麻疹发病高峰,而且麻疹发病率仍维持在2/10万左右。
基于有限的卫生资源,针对麻疹流行具有明显周期性,可及早发现暴发的萌芽以早期扑灭,广西以县为单位每年流行高危县的甄别预测和局部强化免疫,使暴发减少81%,平遏流行高峰取得良好效果。至2004年连续7年,即将麻疹压至2.9/10万。甄别强化后1997—2003年比甄别强化前的1991—1994年暴发起数每年减少了50.57起,7年共节省了疫情处理经费310万元。病例数减少48327例,其中住院病人减少l4498例,免去医疗费用1305万元;门诊病人减少33829例,7年共避免医疗费用1184万元:死亡人数减少255例,免除损失3149万元,7年共避免经济损失5638万元,加上节省了疫情处理经费310万元,总计为国家、社会挽回直接经济损失共5948万元。甄别强化后1997—2003年共计投入472.7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12.58。
黄牌触动脱帽赶超,夯实基层接种率高
1996—2001年,广西麻疹发病率呈现回升的势头,2001年麻疹发病率高达13.32/10万,不少市、县还存在局部免疫空白;80%的市县防疫站原有的独立免疫规划科被合并到其他科室,乡、村级防疫人员业务水平较低,机构队伍不稳,工作网络破溃不堪,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等,全区免疫规划形势十分严峻。为扭转这种被动局面,从2003年开始,广西正式实施了黄牌警告机制,对低于85分的非贫困县和低于80分的贫困县(国家和自治区重点扶贫县)进行黄牌警告并跟踪监测。责令其在三年时间内全面彻底整改,整改完成后申请专家组再次检查评估,分数达标后由自治区宣布脱帽,解除黄牌警告。
实施黄牌警告机制后,迫使广西地方政府动真格,行政推进行业务实施双管齐下,使广西计免方面的机构设立、人员编制、工资保障、工作用房、设备配制等重大决策和保障体系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尤其在资金上给予大量投入,并按人口万分之一配备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乡卫生院防保组人员编制,按人口十万分之一的配备县疾控中心计划免疫科人员。2004年后不但黄牌县冷链经费比黄牌警告机制实施前的2001年翻了一番,达全区人均0.15元以上,黄牌县分别达县乡两级人均0.1元,县级疾控中心计免人员达标率从2001年的76.7%至2004年后的93.1%,乡卫生院防保组计免人员达标率从2001年的64.8%增至2006年的98.2%,县级疾控中心全额工资县比例从2001年的60.9%增至2006年的89.7%,乡卫生院防保组全额工资乡比例从2001年的39.1%增至2008年的88.6%,黄牌县尤为明显,增加率都超过了非黄牌县。乡卫生院防保组四室建设达标率从2001年的33.5%增至2009年的98%,而且室内宽敞明亮,布局合理。这些支持环境明显改进,不但形成了免疫规划的浓厚氛围,而且也使业务机构和专业人员倍感压力,进而主动出击,严格把关,从培训人员到查漏补种资料整理以及宣传动员都彻底变化,管理更加严格,各项业务指标迅速改进。当年底本区出生儿童上卡数、接种率2004年后达93%,经过查漏补种后2001年也达86%,2004年后达100%。查漏补种后当年末儿童上卡人数(含外来儿童)从2001年的60万增至2005年的75.5万,麻疹发病率下降至2006年1.85/10万。黄牌县多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其当年出生儿童及时接种率上升并赶上了条件较易开展的非黄牌县,黄牌县工作力度大而且常抓不懈,漏卡较少,因而补卡儿童数在2005年后比非黄牌县为少,麻疹防控工作走上正轨,高水平接种率也步入常规化。
2007年,广西都安县隆福乡发生麻疹暴发流行,全乡麻疹发病病人达308例,该县为此被黄牌警告。该县县长韦绍士亲自挂帅,狠抓防控麻疹工作:每个乡防保组配备7—12名防保人员,并从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还责成县、乡干部把计免工作当作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这样,不到一年时间,都安县很快摘掉了“黄牌”帽子,今年该县麻疹病没发生一例。黄牌确实使广西的计免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如被当地人们称为“计免书记”的广西宾阳县县委书记施汉飞说的那样,“挂黄牌”不是好事,但对各县党政领导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督促党政领导高度重视计免工作,坏事可以变为好事。
培训靠前理念操刀监控到位稳打稳操
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广西制定的三年奋斗目标基本上得到实现:即从2004年—2006年,全区以乡单位合格接种率≥90%: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监测达到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标准;麻疹达卫生部一类省份目标(<6/10万);乡级防保四类建设达100%:发达地区建立村医行医资格与防治工作挂钩制度,贫困地区村医报酬落实率达100%。
为夯实基层计免机构,该区县级以上的疾控中心均设立了独立的计划免疫科,所有乡卫生院设立了防保组,全区已建立健全了县、乡、村计划免疫工作网络。
广西在落实计免机构人员、经费、立法等工作的同时,还加强对基层人员的培训。卫生部免疫规划专家、广西疾控中心副主任卓家同还经常深入全区各市县办计免培训班,结合当地计免工作的实际情况,向当地领导干部和有关工作人员传授计免工作的管理方法、组织实施,强化免疫技术指导等技巧,不断提高基层干部和工作人员计免的科学技术水平和专业业务知识。近年来,卓家同专家先后到全区40个县(区)去讲了课,深受当地领导和干部群众的好评。不少县县委书记、县长一听说卓家同专家来授课,就在百忙中抽时间来听课,大家都反映听课后受益匪浅。蒙山县李县长在听卓专家讲课时,从始至终认真做笔记。听课回去后,他立即召集有关人员,把学到的知识和业务技巧应用到该县的具体工作中去,使全县计免工作很快有了新的起色。近两年来,该县麻疹病例未发生一例。
同时,广西疾控中心的计免专家和技术员积极做好业务的表率。他们每10天跟踪掌握全区110个县(市、区)麻疹发病疫情,一旦发现某县(市、区)有2例以上的麻疹病人,经核实后,立即打电话给该县的主管计免工作的县委书记、县长,进行行政动员,并建议要及时做好防控措施,接着派出自治区麻疹防控专家和专业人员赶赴现场,及时处理,防控病情蔓延、扩大,从而把疫情扑灭在萌芽阶段。
该区还加强行政督导。近年来,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领导行政督导大幅上升,以实施黄牌警告前比,政府领导行政督导增长140%,卫生行政部门领导督导增长87%,区、市疾控中心主任督导增长39.3%,计免科主任督导增长38.1%,计划免疫专业人员督导增长59.3%。
为方便于上级督查,该区各乡镇卫生院防保组还以村为单位,将常规免疫规划中查漏、补卡成效和发病率等资料上墙,何时给何人接种,何地何人发病,各村屯历年发病率多少一一公布上墙,甚至何环节出现问题,何工作存在不足等也公布上墙,使大家一目了然,给人们得到警示。从而,有利于对麻疹防控工作进行分类指导,加强管理。
在此基础上,广西还狠抓薄弱环节防控麻疹。该区流动人口较多,约占城市人口的1/4,由于这类人群流动性大,工作难度随之加大,因而,该区曾一度出现流动人口麻疹疫苗漏卡漏种现象。为了杜绝这一状况,广西要求各市、县每半年开展一次地毡式的查漏工作,并要求各县、乡、村“凡是在本辖区出现的流动人口,不管是住三天五天的,还是超生的,都是你辖区的责任,都要一个不漏地给予补卡补种麻疹疫苗”,切实抓好补漏工作。这样,明显有效地抑制了麻疹流行在流动人口中的反弹。近两年来,该区流动人口漏卡漏种现象已不再发生。
近年来,广西麻疹防控工作得到了各级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视。他们采取高危预测、黄牌警告和三年工作目标等策略,使全区麻疹防控工作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并得到整体全面推进。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