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创建自治区卫生村工作取得成效
2009年8月19日至21日,自治区爱卫办副主任郑承杰带队对桂林市今年申报的自治区卫生村进行验收。桂林市政府党组成员郑云涛会见了郑承杰副主任一行,郑承杰副主任向桂林市政府领导反馈了检查情况。桂林市爱卫办主任邓恢裕、灵川县副县长张洪、兴安县人大副主任韦辉、阳朔县人大副主任张猛、副县长黄燕、秀峰区副区长宁静等领导先后陪同现场检查。
检查组一行在对灵川县灵川镇双洲村委糖榨园村、三街镇千秋村委油榨村、三街镇榕流村委小溶江村进行实地检查时,发现这些村屯在创建文明卫生村工作中着力做好“五件事”,即:村内公共场所路面硬化、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公共场所环境卫生定时清扫、卫生宣传保洁制度上墙、农户家庭改水改厕,郑承杰副主任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
在秀峰区甲山街道办事处桥头村委张家村和兴安县华江乡锐伟村委弯塘村、高寨村委高寨村实地检查时,郑承杰副主任与乡亲们攀谈,了解他们对创建文明卫生村的感受。乡亲们表示,创建文明卫生村,改好了路又改厕所,感谢政府给群众办了一件大好事大实事。郑承杰副主任对陪同检查的市、县领导说,“桂林市创建文明卫生村的工作,卓有成效,这是老百姓的真情实感,修路、改厕是地地道道的民心工程。”
在阳朔县白沙镇五里店村委帽子山村、古板村委龙潭门村、凉水井村和蕉芭林村委平岭村,郑承杰副主任一行高度评价了阳朔县委、县政府把创建文明卫生村作为发展农村经济、保护漓江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重点抓好漓江沿岸百里新农村示范带建设的成功做法,认为这一举措为全区卫生村创建建设树立了榜样。
过去,桂林市一些农村山青水秀卫生差,有些村子脏得连脚都下不去,群众因脏致病、因病致贫、返贫的现象时有发生。群众形容为:漂亮的姑娘,穿了一件又脏又破的衣服,村居卫生现状与秀美的山水极不协调,反差较大。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桂林市委市政府要求,在城乡要同时唱响“让环境与山水同美”的口号,把清洁农村、创建文明卫生村工作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把它作为全市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和不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极为重要内容来抓。在创建工作中,要求各县、区做到“五合一”,即把创建文明卫生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小康文明示范村、生态能源示范村、农村新村建设等统筹安排,提高了文明卫生村的综合水平。建设文明卫生村经费采用“四个一点、以奖代补”的方法,即县(区)、乡(镇)、村委及群众各拿一点的办法,年终市里进行表彰奖励,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文明卫生村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道路和公共场所路面硬化;二是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三是建立道路、公共场所和住户定时清扫制度。
通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桂林市从2002年开始创建市级文明卫生村,至2008年底已创建3605个,2009年市政府下达创建任务400个,目前进展顺利。通过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卫生村活动,村民的环境意识得到了明显提高,群众普遍感到创建工作给他们带来了许多好处,卫生条件改善了,房前屋后、院子里面再也闻不到刺鼻的臭味了,苍蝇明显减少了,环境变美了。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想在一处,干在一起,相互理解,相互配合,增进了广大群众对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密切了党群、干部关系,提高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体现了党和政府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带领群众全面奔小康,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坚定不移的信心。广大群众通过切身体会,真正地感受到了建设文明卫生村是市委、市政府以行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广大农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具体体现。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