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期刊资料>内容>

我区进一步调整甲流防控措施

发布时间:2009年11月04日 来源:广西疾控信息 阅读次数:

为有效地做好下一阶段我区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突出防控措施的针对性和可持续性,近日,自治区人民政府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甲型H1N1流感防控措施的通知》,制定、下发了《关于调整完善甲型H1N1流感防控措施的通知》(桂政办发〔2009155号),对我区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病例诊断程序、病例治疗管理等防控措施作了适当调整。

调整完善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措施

对入境人员中有发热(≥37.5)或急性呼吸道症状的人员,或非定点医疗机构不能排查的可疑病例,全部转送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医学排查和治疗。卫生部门在接到口岸检验检疫部门报告后,应在2小时内接运。对所有密切接触者不再进行集中医学观察,由卫生部门按属地管理原则实施居家医学观察或随访。对无固定居所的人员,可在住地或指定的医学观察点进行医学观察。密切接触者一旦出现流感样症状,应立即收治定点医院,同时采集咽拭子,根据检测及诊断结果决定是否继续隔离治疗。

调整完善诊断程序

各市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由自治区组织专家确诊,对辖区内续发病例,由所属地市级专家组综合分析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作出诊断;自治区级定点医院发现病例,由院内专家小组会诊确诊。病例确诊和病例出院的情况由属地卫生行政部门于当日上报自治区卫生厅医政处(传真:07712623129)和应急办(传真:07712631323)。自治区和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可作为病例的确诊依据,其余新增的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实验室的阳性检测标本尚需上送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检,今后待考核合格后其检测结果也可作为病例的确诊依据。

实行分类收治的治疗措施,加强重症病例救治工作

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应收治到定点医院治疗。对临床症状较轻且无合并症的轻症病例是否实行居家隔离治疗,视我区疫情发展态势随时作出调整。各地要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培训工作,全力提高社区卫生人员对甲型H1N1流感的治疗、防控、随访和指导等专业技能,做好轻症病例居家治疗的各项服务准备工作。

有病例发生的地区要重点做好重症病例集中收治的各项准备工作,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努力降低重症患者发生率和病死率。收治重症病例的综合医院应当符合呼吸道传染病人收治要求,且将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与其他住院患者分开收治,确保防控工作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避免出现交叉感染。

各市如出现重症病例,需立即报告自治区卫生厅医政处,由医政处组织自治区级专家组进行会诊,制定诊疗方案,并于每日16时前将病例病情变化和转归情况报自治区卫生厅医政处,由医政处汇总后报卫生部。自治区首例死亡病例由卫生部专家组确定死亡原因,后续死亡病例由自治区卫生厅组织专家组确定死亡原因。死于甲型H1N1流感或由其引起的原有基础疾病加重导致的死亡计入死亡病例统计。

各地应加强重点人群防控工作,特别关注有基础性疾病者、老人、孕妇等重点人群,出现疑似症状及时诊治,降低病死率。

进一步做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未经培养的临床样本检测在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培养在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进行。

根据目前区内实际,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可以在指定的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分离培养活动,其余网络实验室可以在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进行季节性病毒分离培养活动。

有关科研工作、大规模病毒培养以及动物试验等实验活动,应按规定在经国家批准的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中进行。

加强以监测为重点的基础性工作

各地要高度重视流感的实验室监测工作,加快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建设,自治区本级负责新建网络实验室主要设备配置和人员培训,各市负责落实配套资金、实验室场所和生物安全管理,要求新建网络实验室要在9月底前开展检测工作。加强疫情和病毒变异的监测,及时掌握病毒变化和流行趋势,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目前尚不具备检测能力的网络实验室所对应的哨点医院应先开展流感样病例监测数据日报和标本采集工作,属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做好流感样病例标本的规范转运工作,每周上送一次标本至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检测。

做好今年季节性流感疫苗的接种工作

各地要高度重视本年度季节性流感疫苗接种工作,按照卫生部2005年发布的《中国流行性感冒疫苗预防接种指导意见》要求,遵循自愿接种的原则,在今年9月前安排季节性流感疫苗接种工作,争取在11月底前完成重点人群接种工作。有关疫苗接种的技术指导工作由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

此外,要求各地各级加强医疗机构管理,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通知要求各级卫生部门务必结合本地实际,坚持“高度重视、积极应对、联防联控、依法科学处置”防控原则不变,坚持“减少二代病例,严防社区传播,加强重症救治,应对疫情变化”防控策略不变,坚持“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积极部署,依照上述要求做好本辖区内防控措施的调整完善工作。

(莫雪)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手机版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