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广西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网工作会议召开
5月18~20日,由广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广西CDC)举办的2009年广西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网工作会议在南宁市桃源饭店召开。据悉,我区6年来已获取了近12余万的食品污染数据库,初步建立了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数据库。今年我区将增设梧州、防城港、河池等监测点。
会上,黎火佳副处长指出,今年是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第一年,食品安全监测与评估工作是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必要技术手段,是政府制定食品安全法规、标准和政策的重要基础。2008年发生的三鹿牌婴幼儿奶粉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充分显示,必须提高对食品中有害因素的监测、评估能力和预警水平,进一步加大食源性疾病防控力度,这是《食品安全法》赋予卫生部门的职责。因此,在
据悉,全国“食品污染物、食源性疾病监测网”工作从2000年启动至今,从最初的9个省、直辖市发展到2008年16个省、直辖市参加了食品污染物监测网,21个省、直辖市参加了食源性疾病监测网,覆盖全国人口80%以上。广西于2002年加入全国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网,6年来,经过各监测点的努力,全区“两网”工作获取了近12余万的食品污染物监测数据,初步建立了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数据库,为食品安全预警、构建全国食品污染物数据库、制订食品卫生标准作出了贡献。今年2月在武汉举行的全国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会议上提到,我国要通过2009至2010年两年的努力,在全国建立起覆盖各省、市、县并逐步延伸到农村地区的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因此今年我区也将在原有监测点的基础上,增加梧州、防城港、河池等监测点,以逐步建立健全我区的监测网。尽管我们目前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距离国家的要求和兄弟省份的水平我们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广西食品安全的形势仍然相当严峻。为此,黎副处长对今后的监测工作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要充分认清形势和责任,增强紧迫性,增强对食品安全监测与评估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发挥卫生部门的技术优势,找准定位,做好相关工作;二是各监测单位及专业人员思想上要重视两网工作,积极开展技术培训,按照2009年广西食品污染物、食源性疾病监测等工作计划的要求,继续认真制定本地的实施方案,科学、合理组织安排好本级的采样和检测工作;三是做好质量控制,尊重科学,实事求是;四是有效利用两网的数据,充分发挥监测数据的作用,逐步开展预警、预报工作。广西CDC唐振柱副主任在会上对《食品安全法》的有关条款进行了解读,并介绍了我区2008年食源性哨点医院监测工作的情况和2009年的监测计划。会议期间,广西CDC食品安全与环境卫生科、理化检验科和微生物检验科负责监测网工作的相关负责人和技术人员分别对2008年广西的“两网”总结、2009年广西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计划、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数据汇总软件等内容进行了介绍和讲解。柳州、桂林、贵港CDC的代表也在会上就本区域2008年的监测工作进行了总结交流。
与会代表还对2009年工作计划和目前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组讨论。通过讨论基本明确了目前监测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统一了工作实施细则。最后,唐副主任进行了会议总结,他认为通过本次会议,大家对“两网”监测工作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思路,增强了完成监测任务的信心。但目前在检验人员培训、监测经费和医院哨点监测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进一步做好这些工作,各监测点领导要加强领导和督促,逐步提高监测数据的质量,顺利完成国家下达的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任务,使广西食品安全工作提高到一个新台阶。(黄兆勇)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